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 成交价RMB 23,575,000
一、洋彩诞生:中西文化碰撞出的 “瓷界虹光”
洋彩,是 18 世纪清宫与西洋文明深度互动结出的艺术珍果。雍正晚期,珠山御窑厂已成功烧制出洋彩瓷;至乾隆朝,《活计档》频繁记载 “磁胎洋彩”,连原配木匣都郑重镌刻 “洋彩” 二字,足见其尊贵。
最具标志性的 “西洋紫色”—— 胭脂红彩,由欧洲传教士 Cassius 于 17 世纪中期发明,以纯金为呈色剂烧制:薄处如晨雾透粉,厚处似宝石凝艳,光线下流转着含蓄华贵的金属光泽,仿佛将西洋宫廷绮丽与东方瓷艺温润熔于一炉。雍正十三年唐英《陶务述略碑记》赞其 “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翎毛,无不精细入微”,尽显中西合璧的精工基因。
“西洋紫色”—— 胭脂红彩
展开剩余69%二、壁瓶工艺:方寸间雕镂的极致奢华
这只 “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” 高 18.2cm,捧在手中,每一处都透着皇家御瓷的苛刻讲究:
胭脂红地与轧道锦纹:瓶身底色如绛霞般浓郁,“轧道” 工艺尤见巧思 —— 工匠以细针在釉面划出细密锦纹,再填五彩;光线掠过,锦纹似丝绸泛着柔润光泽,祥莲花瓣边缘晕染着深浅渐变的彩釉,像被晨露打湿般鲜活。
瑞蝠开光的立体灵动感:腹部四只蝙蝠构成的长方开光,是视觉焦点。蝙蝠以珐琅彩料层层点染,橙、黄、蓝、粉交织出羽毛绒感,翅膀边缘做 “渐隐” 处理,似振翅带起微风,让 “福泽深厚” 的寓意多了几分灵动。
御诗与墨彩篆书的文人情致:开光内白釉如凝脂莹润,墨彩篆书乾隆御制诗 “一瓣名香静里焚,篆烟缕缕白如云。幽情未许旁人会,手自翻书到夕曛”,笔锋融小篆规整与古籀苍劲,似玉符般清隽庄重。这首《夏兴三十首》是乾隆为宝亲王时所作,读来如见青年弘历于夏日宫苑,就着篆烟静享读书的悠然。
三、御瓷同源:与宫藏珍品的 “同窑羁绊”
虽为 “仅见孤品”,它却与清宫旧藏羁绊深厚:与台北故宫数件有明确档案的胭脂红地洋彩御瓷 “同批烧制”,釉色、彩料质感如出一辙;还与北京保利春拍近 3000 万元成交的洋彩小水盂 “同组同源”,仿佛能想见它们同窑烧制、分赏各处的往昔。故宫博物院藏 “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题诗勾莲纹如意耳壁瓶”,开光内亦篆书《夏兴三十首》,釉色莹润、书法神韵与本品隐隐呼应,如清宫御瓷 “家族” 的孪生姊妹,诉说着当年御窑厂的工艺标准与审美取向。
四、收藏传奇:从法兰西旧藏到拍场的 “跨洋重逢”
壁瓶曾为 “法国重要收藏家族旧藏”,百余年间,或许在巴黎书房被壁炉火映着胭脂红釉静静伫立,或许被几代藏家珍若拱璧、摩挲釉面。2018 年 12 月,它亮相北京保利秋拍 “乾隆宫廷艺术幻境” 专场,以咨询价上拍,最终斩获 23,575,000 元人民币。这场 “跨洋重逢”,既印证了乾隆洋彩御瓷的收藏价值,更让这件融合中西工艺、承载帝王诗意的御瓷,成为触摸清代宫廷艺术与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发布于:广东省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,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,实盘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